亲爱的同学、家长朋友们,你们好!
假期是亲子相互接触、共同成长的好时机,家长应该利用假期多陪伴孩子,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精神需求,做孩子的朋友和榜样。下面我们聊聊关于亲子沟通这个话题:
家长要肯动脑筋,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变换自己的沟通方式,就不怕和孩子无话可说,亲子关系的和谐也就不是问题了。
1) “大耳朵,小嘴巴”。
家长需要从指导者的角色转换到听众的角色,如果总是争着表达自己的看法,尖锐地跟孩子争辩,很容易话不投机,说不了几句便谈崩了。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不妨换个方式跟孩子相处,耐心地听孩子说,并跟着他说的内容应和一些简单的词汇,如“哦”、“然后呢”、“下面呢”等等。
2) 关注孩子的感受,也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开放式提问题。
就是看到孩子有问题的时候,先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问他怎么看。把孩子的情绪指出来,表明家长细心地关注到了孩子低落的情绪,这是同理心的一种表现,对孩子的心理首先是一个安慰。我们可以用“遇到什么事情了吗?”这样开放式的提问方式,而不是“你怎么了?”,这是对事不对人的态度,孩子会感觉比较舒服,所以愿意敞开心扉。
3) 在融洽的氛围里,跟孩子随意地交谈。
家长可以选择睡觉之前、饭后散步等身心都比较放松的时候,和孩子聊一些看起来鸡毛蒜皮的事情,在比较顺畅的情况下,可以了解到孩子许多想法和做法。
学生篇:与父母沟通要讲求“方法”
1) 要自觉地尊重父母:深刻体会父母养育的艰辛,重视父母真实而宝贵的人生经验,接受合理建议和要求。
2) 多与父母谈心,缩短情感距离:我们应该主动地与父母沟通,可通过谈心、讨论等方式,增进彼此的相互了解,取得信任,达到感情和心灵的融洽,跨越彼此的代沟。
3) 三思而后行:遇事要学会冷静,三思而后行,要善于反思反省。这样可以避免因冲动产生的不愉快,而且还可以博得父母的信任,进而尊重你的意见。
4) 技巧、艺术化地处理分歧和矛盾:当与父母在某些问题上产生分歧时,不要一味地抱怨父母不理解自己。应该客观地分析、评价自己与父母双方的观点与出发点,心平气和地承认自己的不足和欣然接受父母合理化建议。
撰稿:于妍
校稿:刘勇健
核稿:张士举
排版:于妍
审核:郭文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