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不知不觉暑假已过半,这段时间的你们,是不是也出现了如下现象:
A同学:
每天睡到自然醒,省略早饭,直接吃午饭……
B同学:
每天终于可以无节制刷手机……
C同学:
没有规划,很闲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暑假生活依然需要认真呵护我们的心灵,家长们也要重视并参与到孩子的暑期心理健康成长中。
一、暑假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很多学生感觉无事可做,容易出现睡懒觉的习惯,变的懒散,失去目标和动力、比较消极的看问题、想问题,严重的会出现自卑、抑郁、焦虑不安等心理障碍。

有的学生喜欢上网,因为假期有时间了,就天天沉溺在网络世界里,精神变得越来越差,人也日渐消瘦,同时和现实社会脱节严重,离开网络,感觉到社会适应不良,越来越不喜欢走亲访友,不喜欢说话和交往,出现社交障碍等心理障碍。另外有的学生,通宵看电视,致使植物神经系统紊乱,从而导致焦虑,失眠,神经衰弱等心理障碍。

暑假里,神兽出笼,假期就成了父母的烦恼。尽管有的父母为了弥补自己不能陪伴孩子的缺憾,极力在物质上满足孩子,但孩子却把与父母的交流当成是物质的交换,变得更自私、敏感。
二、暑假心理小贴士
难得轻松的假期,确实需要好好地放松,好的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出发,两个月的假期,怎么能做到既放松身心,又充实有收获呢?下面提供一些小举措,帮助你们合理度过接下来的假期生活:
1. 合理安排
家庭成员的工作和生活,需要彼此配合,假期安排需要考虑安全、周全,必要的安全防护要注意,避免很多突发情况影响生活和心情。


2. 好好睡觉
假期里,依然要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不要因为不用上学、没人催促,就熬夜,赖床。这会让身体失去节奏,当假日结束,恢复学习状态时,你将很难调整自己。
3. 劳动运动
家务劳动体现了我们爱家的责任,还能提高我们的生活技能;运动技能更能让我们灵活自如,健康愉悦,通过新技能的获得,还能增强我们的自信,保持身心愉悦感。
4. 尝试独处
假期里,你可以选一个方便的时间,或是和身边的人商量好,自己一个人呆在自己感觉舒服的地方一会儿,不管是看书、听音乐、锻炼,这些都有助于你的精力恢复和情绪提升。


5. 持续学习
你可以先处理简单的作业,去持续地做,如阅读等,这有利于你慢慢找到“假期学习”的状态。假期也是充电的好机会,各种途径的学习实践,有利于我们开拓视野,形成知识互补。学习能力的持续保持,让你既不会无聊,也不会让你在上学前焦虑和恐惧、上学后倍感挫折。


6. 人际互动
家是我们的港湾,预留一定的时间和家人相处,做一些适合我家的亲子互动小游戏,经常和父母交谈,增加情感交流,增进亲密关系。与好友保持互动,通过同伴之间的同频交流与相互支持,排解情绪,维系友谊不疏远。还有亲朋好友、社会互动,总之保持与人的交往,在交往中学会相处。
7. 快乐活动
列举心愿清单:把平时想做而又没时间做的事情列出来,那么每天完成一项,生活中的小确幸能提升我们的幸福感,活动安排不宜太密集,并保持与电子产品的适度接触。


撰稿:刘佳
校稿:刘勇健
核稿:张士举
排版:于妍
审核:郭文颖 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