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探索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课堂教与学模式,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推动智慧课堂全面深入开展,引领信息化教学创新发展方向,由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二十一届全国初、高中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学术活动”于2023年10月21-22日在青岛市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隆重开展。
天津市第五中学高中地理学科王晓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张濛和物理学科刘婵三位教师分别荣获模拟展示课一等奖、研讨课二等奖和模拟展示课二等奖。
我校三位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深入推进精准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赋能课堂。比赛前期,三位教师经过区级融合课大赛的选拔脱颖而出,在红桥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的细心指导下,三位任课老师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跟踪、记录、分析和对学生学习目标的精准定位,充分发挥现代化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使得课堂教学有温度、有广度、有深度。
王晓萌老师模拟展示的课题是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分布》。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ArcMap制图软件和希沃白板等教学手段融合到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合作探究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人体协调观念。应用的ArcMap制图软件直观的叠加不同地理要素图层,提升了学生对地理要素分析的速度和准确性,突破了难点问题。通过人口数据的重要性呼吁学生积极参加到国家的各项人口调查中去,并根据人口大国的人口优势和人口问题,唤起学生作为当代青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张濛老师研讨课的题目是《“未”你护航,普法少年行》,这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的内容,根据新课标要求,张濛老师突破课堂和教材的限制,以项目式教学的方式,借助问卷星、腾讯文档、醒图、剪映、抖音短视频等信息技术工具,与教学深度融合创新,从法律知识的学习到制作多媒体普法作品,再到走出校门,传播法治正能量,环环相扣,师生通过腾讯文档共同制定评价量表,并在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评的过程性评价,真正促进教、学、评有机融合,以此引领学生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国家与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爱与保护,与光同向,与法同行,逐步成长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刘婵老师模拟展示课的题目是《阿基米德原理》,本课的设计理念是希望通过希沃白板、NOBOOK物理实验、智慧中小学、金山文档等多个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学好八下物理第十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构建物理逻辑思维,强化实验操作流程,完成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并搭建起学生家中的物理实验室,使学生随时随地的学物理。
三位教师结合学科特色,思路清晰,教学设计新颖,采用多种信息化手段融入课堂教学,更好的呈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生评价,活动激趣、德育渗透、全员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先进的教学理念、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赢得了评委和参赛教师的一致好评,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
优异成绩的取得,源于教师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也展现出五中青年教师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向上、向善、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更是学校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成果。三位教师表示,今后不忘育人初心,继续深耕课堂,不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在五中“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挖掘学生潜能,让智慧课堂更加高效、更加精彩。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栉风沐雨奋进路,砥砺前行铸辉煌。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天津五中教师将继续在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道路上奋力前行,为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智慧学习持续探索,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增速提质,不断创新。在教育教学的百花园中,在科技发展的时代,如春天的烂漫花朵,姹紫嫣红,芳华留香。
撰稿:王超、王晓萌、张濛、刘婵
校稿:葛芳
排版:王超
核稿:刘惠
审核:郭文颖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