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深入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2025 年 4 月 1 日下午,我校技术学科组长穆静老师利用学而论坛的平台为全体老师带来一场务实高效、干货满满的题为《AIGC 助力教学创新》的专题分享会。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在教学设计、课堂实践以及资源整合中的实际应用,通过深入浅出的理论解析与生动鲜活的实操案例演示,为老师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利用 AI 技术提升教学效率的全新大门,解锁了一系列新思路与新方法。
AIGC 工具选择:适配教学需求
在分享会上,穆静老师着重讲到,选择合适的AIGC 工具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如何选择则应依据任务的特性以及教师的实际需求而定。为了帮助老师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AIGC 工具,穆老师通过对比两类典型模型,给出了清晰明确的指导。
推理模型,以 DeepSeekR1 为代表,在数学推导、代码生成等逻辑密集型任务中表现得游刃有余,非常适合用于解决那些需要深度逻辑分析的问题。
而通用模型,像 Doubao / 云雀,更擅长文本创作,能够凭借丰富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为教学活动增添无限创意与活力。


为了让老师们能够更便捷地获取和使用 AIGC 工具,穆老师推荐了资源平台 AI 工具集(https://ai-bot.cn/),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需求,在这里轻松匹配到最为合适的解决方案。
任务与提示语:优化 AIGC 应用
穆静老师在分享中着重提示,要想高效地应用 AIGC 技术,遵循 “分步走” 原则至关重要,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任务分解和提示语设计。
任务分解使复杂任务变得清晰明了、易于操作。老师们需要将教学设计这一宏大任务,细致地拆分为目标设定、资源整合、活动策划等多个子任务,甚至进一步细化至微任务层级。

而提示语设计则如同给 AIGC 这个 “智能助手” 下达明确的指令,引导它生成符合教师期望的内容。穆老师介绍了一种非常实用的提示语公式,即采用 “指令 + 上下文 + 期望” 的结构 。


实战与创新:AIGC 融入教学
在面对复杂的教学问题时,追问策略成为了优化 AIGC 输出结果的有力武器。通过多轮对话,老师们可以引导 AIGC 不断完善生成的内容;通过追根溯源,确保获取到的资料真实可靠 。而在处理文件过大、文件过多、无法直接被 AIGC 模型处理等问题时,也分别给出了相应的方案。

在现场演示环节,穆静老师通过两个真实案例,向大家演示了 AIGC 在教学中的落地应用,让老师们切实感受到了 AIGC 的强大魅力和无限潜力。不仅如此,穆老师还进一步展示了如何联动多款大模型应用,实现个性化教学。这一系列创新实践充分证明,AIGC 不仅仅是一个提高教学效率的工具,更是推动教学创新的强大催化剂。




展望未来:AIGC 推动教育变革
此次 AIGC 助力教学创新分享会,无疑为我校教师搭建了一座通往 AI 教学应用的坚实桥梁,构建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实践框架。未来,会有更多教师将自己的AI创新研究与实践感悟案例搬上学而论坛与全体老师们分享,AIGC 技术将如同春风化雨般,深入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成为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力量。开启教育教学的新篇章,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教育未来!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