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平台

忘记登录密码?
登录
首页
百万师生文明接力 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
牢记嘱托 见行见效
招生信息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机构设置
校园大观
校园掠影
校园新闻
活动报道
本月聚焦
党团建设
党团视窗
红旗飘飘
党员先锋
队伍建设
教师风采
制度管理
学校动态
研训通知
教学资源
课改前沿
教学风采
特色课程
德育之窗
德育动态
计划总结
优秀学子
社会实践
心理健康
家长学校
教育科研
课题研究
科研动态
校本研修
艺术体育
艺海扬帆
卫生健康
体育风采
民族教育
政策法规
新闻报道
规范管理
学生风采
国际交流
外教风采
互访交流
安全保卫
消防安全
交通安全
综合治理
宣传
防范电信诈骗
禁毒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
网络述年
网管中心
教职工之家
急救科普
更多菜单
本月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校园新闻 本月聚焦
官网首页
活动报道 本月聚焦
天津五中关于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系列实践案例——点亮思维之光:我的AI语文教学探索与人文坚守
2025-06-16
阅读数:80
背景音乐

身处AI浪潮奔涌的时代,语文教学如何既拥抱创新,又守住“以文化人,以言立心”的根脉?面对小升初这个关键的“思维陡坡”,我深感如同“推着一辆沉重的车”——既要呵护孩子们天马行空的童真想象,又要牵引他们稳稳攀上抽象思维构建的新高度。经过深入的实践探索,我坚信,人工智能并非冰冷的替代者,而是照亮这条攀登之路的温暖火把。今天,我想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痛点与破局:从“推重车”到“借东风”

传统课堂中,低阶重复的机械任务耗费心力,面对数十个孩子,个性化思维引导常感力不从心。小初过渡的核心挑战,在于学生认知模式亟需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跃迁。技术浪潮给了我启示:AI之于教育,如同蒸汽机延伸了手脚,它更是我们大脑的延伸。 它不应是炫技的工具,而应是破解教学痛点、释放师生潜能的关键“东风”。

我的探索核心:“三阶五环”赋能思维跃迁

在反复实践中,我提炼出“三阶五环”的AI赋能路径,核心在于让技术服务于深度学习和思维生长:

课前精准诊断: 借助AI(如DeepSeek)分析预习数据,精准捕捉学情,让课堂设计有的放矢。这让我从经验判断走向数据支撑,教学起点更清晰。

课中深度沉浸与思辨: 利用AI(如即梦、豆包)创设历史场景、辅助文本细读,让文字“活”起来。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与AI互动甚至思辨AI。例如,对比手绘与AI生成的“阿长”形象,辩论工具理性与文学形象的张力,在碰撞中深化批判性思考。

课后个性化拓展: AI支持分层、创意作业,让素养落地生根。关键在于设计能激发迁移应用的任务,而非简单堆砌技术。

贯穿始终的“五环”(诊断、情境、细读、升华、拓展),力求形成课前、课中、课后的赋能闭环,让技术深度融入教学脉络。

AI与费曼学习法共舞,唤醒思维深度

我最大的收获,是发现AI与费曼学习法(以教促学)的完美融合,是驱动思维跃迁的密钥。当学生从知识的接收者,转变为向AI“传授”知识的“摆渡人”时,深度学习便悄然发生。

以《游山西村》教学为例,我引导学生执掌三重视角:先以今人白描困境,再借AI转化文字为视觉意象,最终化身陆游解读顿悟心境。在“教AI作诗”、修正AI对“农家腊酒浑”等细节的解读过程中,学生们主动解构、重构知识,沉睡的诗意与文化基因被真正激活。 这种“输出倒逼输入”的认知闭环,让思维在挑战中完成质变。技术在此刻,成为了照亮思维幽径的火把。

冷思考与人文锚点:技术浪潮中的教育初心

探索路上,我始终警醒:

警惕“技术依赖”: AI是强大助手,但绝不能取代师生的独立思考与情感共鸣。课堂上那会心的眼神交流、对文字精微之处的共同咂摸,无可替代。

筑牢“人文防火墙”: 守护思维的独立性和文化传承的纯粹性至关重要。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是底线,作文分析等需谨慎脱敏。

坚守“赋能边界”: 我心中有一条黄金法则:AI可辅助知识获取,不可替代情感体验;可拓展认知边界,不可消解文本细读。 技术的光芒,终究是为了照亮“人”的成长。

这段AI教学探索之旅让我深刻领悟:人工智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它解放了我们的部分精力,让我们得以更专注于——洞察个体生命的独特思维轨迹,设计触动心灵的深度学习体验。

真正决定教育质量的,从来不是工具的新旧,而是教育者能否在人机协同的浪潮中,重新锚定“人”的坐标,守住教育的温度与深度。

      天津五中

撰稿:徐柏君
校稿:黄  强  周广渝  

核稿:岳  莹

编辑:王亚楠
审核:郭文颖  王 勇

0
觉得文章不错就点个赞吧! 已赞
返回学校官网
查看详情
精选评论
1-10 of 704 项目
  • 上一页
  • 1
  • 下一页
  • GO
非公开文章
非本校不可阅读
可能是以下问题造成:
① 非公开文章不支持在电脑浏览器打开,在浏览器打开统一显示无权限
② 您非本校,无权查看,请联系学校老师将您添加到学校成员
有疑问请点击联系客服
学校地址:红桥区团结路6号
学校邮箱:wzhkyxx@126.com
联系电话:022-86513287
微信公众号
天津市第五中学
发送
天津市第五中学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3012号
12010643001-17001 广东全通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1
点击  ,再点击转发
将文章转发到班级群
师生阅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