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五中学音乐学科组秉承学校“自主发展,艺体见长”的办学特色,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着力打造一支专业素养高、教学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中学音乐教师团队,构建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的音乐课程体系,营造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协同育人的音乐文化氛围,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入选了天津市优秀学科组培育项目。
01
脚踏实地,精研业务,
稳步构建一支专业扎实的团队
音乐学科组教师均来自专业音乐院校,具有较高专业水准,拥有区级名教师一人、区级学科带头人一人,两位教师在天津市“双优课”评比中获音乐学科一等奖,一位教师在天津市青年教师学术论坛中获一等奖,多篇论文在国家、市区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多位老师曾面向全区做精品展示课,得到诸多好评。

音乐学科组传承学校以老带新的优良传统,形成“学科组长——备课组长——学科骨干——学科成员”组内“四级互动”机制,促进教师梯队的专业化成长,持续开展教学行动研究,推动校本教研活动持久深入开展,在不断实践研究中完成天津市教育学会课题,并在此期间高质量完成多篇教学论文,打造具有高度凝聚力和专业性的优秀学科团队。
02
持续深耕,臻于至善,
力争成为一支追求卓越的团队

天津市第五中学音乐学科组秉承学校“自主发展,艺体见长”的办学特色,构建以学科素养为核心的"三阶递进"课程体系,通过基础课程夯基、拓展课程提质、精进课程培优,实现学生音乐素养的螺旋式提升。
01
基础课程:科技筑基,智慧赋能
学科组教师以国家音乐课程标准为纲,致力于为学生筑牢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坚实基石。同时,还将平板电脑、智能跨界钢琴、希沃白板等数字化设备,与音乐专业制作软件、AI音乐创编软件、库乐队APP等数字化工具深度融合,构建多模态互动课堂。通过资源集成与创意实践,实现教学模式革新,为学生带来沉浸式音乐体验与个性化学习路径,显著提升其音乐素养和创新能力。
02
拓展课程:文化铸魂,特色育人
深挖天津曲艺文化资源,传承地域音乐文化特色,开发鼓曲校本课程,成果斐然,成为学校音乐教育的亮点之一。曲艺名家进校园,系统教授京韵大鼓、梅花大鼓等经典曲种的唱腔技法与曲目赏析,课程还以鼓曲唱词为笔,绘就思政教育新画卷,以"理论+实践"模式开展教学,推动传统文化活态传承。多名学生凭借鼓曲特长在艺术展演中获奖,部分学生由此走上专业发展道路。彰显了学校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生个性化培养方面的独特优势。





同时,以“风铃”“晴空”合唱团、“青春之音”乐队、“悦动舞坊”舞团等社团课程为依托,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发展的平台,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进一步提升了学校音乐教育品牌的影响力。




03
精进课程:多元拓展,实践升华
聚焦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打造音乐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开设主题音乐节、音乐比赛、艺术节、歌咏节等进阶课程。其中,艺术节以核心主题融合音乐、舞蹈、戏剧等多元艺术形式,构建综合性艺术体验平台,全方位提升学生艺术感知与审美素养;歌咏节以合唱凝聚团队力量,通过多样声乐形式演绎经典与创新作品,成为实现进阶目标、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载体。这种"以演促学"模式,将课程成果转化为校园品牌活动,形成"学、创、演"一体化育人链条,实现从技能训练到艺术实践的跨越,全方位提升学生音乐综合素养,达成课程育人目标的升华与突破。



天津五中音乐学科组通过“三阶递进”课程体系,层层迭进、有机衔接,既实现了从基础技能到文化传承、再到创新实践的能力进阶,又通过科技融合与特色开发,构建起兼具时代性与本土性的音乐育人体系,为学生多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学科组将继续践行“向美教育”,注重素养提升,奏响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美育工作的华彩乐章。

供稿:高中音乐学科组
校稿:黄强 刘雨泽
核稿:刘惠
编辑:李郁芳
审核:郭文颖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