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五中高中语文学科组是一个传承悠久、严谨治学、团结进取的教学团队。学科组始终坚持内涵发展,在教学研究上下功夫,不仅教学成绩优异,而且逐渐积淀,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特色。荣获区级文明处组称号,获批成立了区级学科基地、区级学科工作室。




天津五中语文学科组聚焦课堂教学研究,构建生本课堂,引领学生夯实语文基础知识,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高一高二集备组以单元教学研究与学案教学研究为抓手,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在高质量开好国家课程上下功夫。王茵老师面向全区进行课程展示。王茵老师运用全新视角解读姚鼐的《登泰山记》。

高三集备组深化专题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研究,衔接高一高二,适应高考评价体系要求。刘雨泽老师做了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课。带领学生细致梳理了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技巧。

高三集备组长陈鋆老师就高考诗歌鉴赏复习策略对全区高三语文教师进行复习指导讲座并参与录制我区中高考复习专项指导——“考生,我们对你说”,助力考生取得优异成绩。


四十二中学、芦台二中、碌曲藏中等兄弟学校也参与了这些教学研讨活动,校际间、区域间教学智慧的碰撞与交融,促进了学科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教师们充分展示了五中语文学科组对于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为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赢得了区教研员与区内外兄弟校同仁的一致好评。


“语润文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自主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完成符合实际需要的特定学习任务,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是学科组教师的共识。
为了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夯实基础,培养习惯;为了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训练思维,提升素养;为了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构建体系,融会贯通。学科组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习语文知识,锻炼语文能力,最终以活动育人。
壹
寻根诗词文脉 吟咏百代风华
——古韵流风诗歌唱诵

学科组组织学生在学校报告厅开展了古韵流风诗歌唱诵会。学生们将《诗经》《春江花月夜》《梦游天姥吟留别》《满江红》《少年中国说》等经典作品或诵或吟,或唱或舞,展现出诗歌的动人意蕴,为师生带来美的享受。同时,一系列的经典作品的串联演绎,也带领学生们探寻了诗歌发展的脉络,领略了诗歌文化的源远流长。




贰
致敬文化经典 演绎百味人生
——话剧节展演

学科组组织举办了天津五中第十五届话剧节。《侍坐》《雷雨》《燕歌行》《屈原》等精彩大戏轮番上演,学生的精彩表演,让前来欣赏的师生、教育局领导、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碌曲藏族中学教师、芦台二中教师、家长代表、社区代表们一饱眼福,赞叹不已。
叁
书写唐风宋韵 濡染文化传承
——汉字书写大赛

语文组组织开展了汉字书写大赛,经过初选、复选,最终,在行政楼一楼大厅进行“唐风宋韵”书法展示。来自不同年级的师生用毛笔或硬笔书写了一首首唐诗宋词,汉字之美与唐风宋韵完成了完美的交融。




肆
赋能核心素养,抒写中华精神
——作文竞赛

“读写联动”:推行“整本书阅读+创意写作”项目,以《乡土中国》《论语译注》等经典著作为载体,引导学生从“输入”到“输出”的深度转化。 “跨学科融通”:联合历史、政治学科开发“传统文化现代性表达”主题课程,助力学生构建多元文化视角。 “技术赋能”:运用AI作文智能评阅系统,实现写作数据动态跟踪,精准定位学生提升空间。以高三年级学生为主体,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球华人作文大赛活动。第25届全球华人作文大赛中,我校学子凭借扎实的文学素养与创新思维脱颖而出,共斩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4名。这一成绩的取得是我校高中语文学科组“以赛育人”教学理念的生动实践。
作文主题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技浪潮等展开,书写了五中学子对历史的瞻顾、对未来的展望以及对中华精神的传承,彰显出当代青年的文化自信。


伍
十八而志 责任与梦想同行
——成人礼语文系列活动

十八岁,昭示着人生的重大转折;十八岁,意味着生命将被赋予更崇高的责任。这个日子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意义,语文学科组抓住一年一度的契机,开展了“成人礼”文案策划评选、“同学,我想对你说……”寄语交流、“最佳短视频”推荐等活动。一段段文字、一段段影像、一帧帧画面记录的不仅是高中生活的点点滴滴,更是他们执着奋斗的态度,勇毅前行的精神。
此次活动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家校联动,充分发挥了语文学科的特色,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学习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更应走出课堂,在真实而适当的语言情境中显示教学的张力,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多元综合性评价。同时,基于语文学科自身所具备的良好育人优势,将语文学科作为育人载体,融入思政教育,更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这些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让学生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性思维得以进一步发展;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了文化自信;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为了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做好冲刺阶段的备考复习,语文学科工作室充分发挥在教学、考试评价等方面的研究积累,邀请工作室领衔教师、市区教研员,为2学生作专题指导讲座。
讲座围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从考试评价指导语文学习的视角,展开分析,引导学生注重夯实必备知识,不断锤炼关键能力。让学生明确核心价值是方向引领;学科素养承接核心价值的方向引领,统摄能力与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是支撑和体现学科素养要求的能力表征;必备知识是培养能力、达成素养的基础。让学生理解语文学习并不是死记硬背知识点,而是以素养发展为依归的浸润、提升的过程。
通过讲座,学生明确了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是基础支撑,备考复习中,特别是最后阶段的备考,要紧紧围绕这两方面下功夫,力争不断完善体系,融会贯通,不断提升核心素养,才能使成绩更上一层楼。





学科组定期开展“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的教学研讨”校本研修活动。老师们分享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经验,阐述了自己的设计理念,互学、互鉴、互进。进一步加深了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也在互相借鉴中提升了教学设计能力。通过这样的活动,为老师们搭建了展示交流的平台,促进老师们进一步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发现自己的不足,广泛吸取他人的教学成果,有效促进了老师们的专业发展,也形成了互比互看、互助共进、整体提升的良好局面。

一直以来,天津五中语文学科学科组不断优化运行机制,立足课堂教学研究,着眼学生素养提升,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终身发展。在挖掘自身潜力的同时,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创造机会,拓展平台,锻炼队伍,扎实做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并不断提升学科基地、学科工作室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为教育兴区贡献实实在在的成绩。



天津五中高中语文学科组现有教师13人,其中正高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6人,一级教师6人。其中,区级骨干教师4人,区级学科带头人5人。





刘惠,中共党员,天津市第五中学副校长。天津市首批正高级教师、天津市首批学科骨干教师、天津市中小学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第二期学员。2020年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
从教以来,荣获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天津市特级教师、红桥区优秀教师、红桥区教书育人楷模、区级三八红旗手、区级拔尖人才等称号。作为市、区级骨干教师,积极发挥示范作用,多次担任市、区教育教学活动指导专家,被聘为天津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的校外指导专家。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注重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主持国家级、市级课题四项,参与市级以上课题研究12项,指导校内外教师参与市级以上课题研究46项,在《语文建设》等期刊发表三十余篇专业论文,曾获全国课例评比一等奖等多项专业奖项,培养出“奥运火炬手”“全国最美中学生”等大批优秀学子。


刘雨泽,中共党员,高级教师,任教19年,天津市第五中学语文学科组长、语文学科工作室领衔人,区级学科带头人。
任教以来,荣获天津市第八届中小学“双优课”中学语文学科二等奖,红桥区第十一届“希望杯”竞赛一等奖,红桥区第五届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红桥区中小学第二届“创优课、优秀课”评比一等奖,红桥区第七届“成才杯”竞赛一等奖。多次在市、区教研活动中作展示课、主题发言和主题讲座。课例被评为天津市、教育部优课。多篇论文获市区级奖项。教学成绩优异,曾荣获高三毕业班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
教育教学工作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始终保持良好的师德风尚,认真履行教师职责,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学激发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显著提升。


侯珊,高中语文集备组长,高级教师,从教27年,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
全国“读书百杰”,区基本功竞赛一等奖,区级语文学科技能竞赛一等奖,区级青年教师创优课二等奖,多篇论文获奖,学生作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春华秋实,桃李满园。付出辛勤汗水,收获每一季的甘甜。二十九载教学路,心有“一团火”,温暖学子心。


肖春燕,高中语文高级教师。从教29年,送走了十六届毕业生。
爱教育,满满的职业幸福感;爱学生,由衷的亲切和欣赏;爱生活,沧桑的面容,未泯的童心;爱读书,丰盈心灵,滋养性情;爱写作,笔墨纷飞,灵魂独舞;爱自己……


曹萍,高中语文高级教师,从教三十多年,深耕高中语文教学,以文载道,以情育人。课堂生动深刻,引领学生品读经典、感悟人生。秉持教育初心,用智慧与热忱点亮无数学子的文学梦想,诠释师者匠心。


柳旭,中共党员、天津市第五中学语文学科高级教师。天津市优秀班主任,天津市优秀教师,天津市援疆优秀干部人才。荣获区级“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红桥区第六届名班主任、名师。
参加全国班主任技能大赛获全国第三名。全国班主任教育叙事第一名。全国班主任才艺表演第三名。参加说课比赛,荣获全国一等奖;参加演讲比赛,荣获天津市一等奖。红桥区班主任技能大赛和区级学科竞赛荣获一等奖。
申报的班主任课题,荣获国家级优秀成果二等奖,被评为德育科研国家级的先进实验教师。申报市区级学科课题,被评为课题研究区级先进个人。
作为年级组长,善于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对学生谆谆教诲,循循善诱,耐心疏导,细心教育。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许娜,中共党员,天津市第五中学语文学科高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示范性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学员。
任教以来,曾多次获得区级优秀教师、区级优秀班主任、局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红桥区第九届希望杯三等奖,红桥区中小学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红桥区第四届教育技术大赛三等奖,津鲁两地三校“同课异构”展示交流课优秀奖,学生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热爱教育事业,善于学习,勇于探索,立足学生,研究教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供之以池,授之以渔”。热爱学生,本着“严格但不严厉,关爱但不迁就,尊重但不放纵”的原则,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立德树人,关注学生成长发展。


吴妍,中共党员,天津市第五中学高中语文教师,任教20年。
任教以来,多次获得区级创优课、基本功竞赛一等奖,市双优课三等奖,所撰写论文多次获得区级奖项。获得区级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所带班级获得区级三好班集体。
作为语文教师,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注重学科思维的建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互助探究相结合、独立思考与质疑问难相结合,创设温馨民主语文学习氛围;作为班主任,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注重健全人格的培养,鼓励学生学会学习与学会生活相结合、知识素养与人文教养共提升,创设团结共进的班级育人氛围。


陈鋆,天津市第五中学语文学科教师,任教22年,红桥区首批区级骨干教师。担任班主任16年,现任高三年级班主任。
任教以来曾获天津市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课评比二等奖,红桥区中小学学科技能竞赛一等奖、教育技术大赛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秀课评比一等奖,红桥区“双优课”一等奖,红桥区教育技术大赛软件评比二等奖,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单项优秀奖。曾多次面向全区做示范课或教法交流。参与市、区级课题研究,多篇教学论文与课例获市区级奖项。担任班主任期间,所带班级曾多次被评为区、校级优秀班集体,本人亦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
在教学中,夯实基础知识,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与运用。尊重学生,以生为本,通过创设情境,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开展教学活动。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素养的整体提高。


张蕊,天津市第五中学语文学科教师。
任教以来,曾获得红桥区“希望杯”二等奖;区双优课二等奖;区基本功竞赛一等奖;曾获得“第十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复赛”指导教师三等奖。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活动,所写论文分别获得南京师范大学第四届“开拓杯”论文评比一等奖,市区教育创新论文评比二三等奖,区教育技术大赛论文评比二等奖;积极参加天津市教育研究“双新”课题研究,积极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的子课题研究;曾被评为天津市优秀班主任,多次被评为区级、校级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曾多次获得区级优秀班集体称号。
教学中,注重夯实基础,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坚持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随时发现问题,允许学生随时质疑,师生共同合作解决问题。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王健,新疆学生处主任,兼任综合实践学科组长、学校劳动教育负责人以及戏剧社团指导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治学经验。曾担任过多年班主任工作。的教育理念是:立足学生,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关注学生自身的成长。
在学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他不仅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更重视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灵活的思维,健康的身心。他在班级教学管理中,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多元化的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充分地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王茵,天津市第五中学语文学科教师,红桥区首届教书育人楷模。
任教以来,获得全国高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讨会优秀奖,第四届“开拓杯”录像课评比一等奖,市级双优课一等奖,红桥区基本功竞赛一等奖、二等奖,双优课评比一等奖。参与市、区级课题研究,多篇论文及课例获区级一、二等奖。获得红桥区师德演讲比赛一等奖,被评为区文艺展演优秀指导教师,校级师德先进个人、美丽教师、优秀教师。所带班级多次获得局级优秀团支部、区级优秀班集体等荣誉称号。
教学中,坚持以生为本,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以课堂为舞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注重方法的传授,强调课堂不应是照本宣科,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更能提高学生兴趣,激发个体潜能;坚持情感育人,通过平等对话给予学生尊重,在理解、互动中,实现心灵交流。


靳妍,中共党员、天津市第五中学语文学科一级教师,任教19年。
红桥区首届区级骨干教师。获得全国第四届和谐杯中小幼说课标说教材展示高中语文组特等奖,第四届全国语文教师读书竞赛高中组一等奖,红桥区第十一届希望杯一等奖,红桥区第九届教育技术大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等奖。参与市区级课题研究,多篇论文获市区级奖项,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所带的班级多次获得局级先进团支部、区级优秀班集体等荣誉。
坚持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教育理念,师爱无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断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学生。


供稿:高中语文学科组
校稿:黄强 刘雨泽
核稿:刘惠
编辑:李郁芳
审核:郭文颖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