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五中初中生物学科邱斌老师从教十七年来,一直活跃在班主任、年级组长、集备组长、支部书记等岗位上,曾多次被评为红桥区优秀教师、天津五中优秀教师,校级优秀班主任,红桥区骨干教师等,并多次在校、区、全国各级教学比赛中获奖。
恰逢第41个教师节,刚刚圆满完成甘肃支教工作的邱斌老师,满怀深情地为我们带来自己的援教故事:

用爱与责任,架起津甘教育的桥梁
天津五中七年级组长 邱斌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天津与甘肃,一东一西,虽相隔千里,却因教育紧紧相连。当援甘的号召响起,我和众多同仁们毫不犹豫地踏上了这片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土地。我们深知,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支教,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是用我们的知识与爱心,为甘肃的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美好未来的窗。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育事业的基石。对于我们援甘教师来说,师德首先体现在无私的奉献精神上。2024年初春,当我收拾行囊告别天津家中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时,母亲往我行李箱塞了二十几包常用药,孩子问我"爸爸什么时候回来",那一刻我强忍泪水转身踏上支教的行程。来到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的这所山区学校,斑驳的土坯墙、漏风的窗户、冬天没有暖气的教室,与天津窗明几净的现代化校园形成鲜明对比。但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教室,看着孩子们冻得通红的小脸上绽放出淳朴的笑容,听着他们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齐声喊"老师好",我心中的震撼难以言表。这里有的孩子每天清晨五点就要起床,背着干粮徒步两个小时山路。为了让孩子们能喝上热水,我们援甘教师自发捐款购买了保温桶;夜晚宿舍停电时,我们就点着蜡烛集体备课,烛光映照着每个人布满血丝却依然坚定的眼睛。这种奉献,不是为了名利,而是源于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孩子们成长的期待。

爱,是师德的核心。在甘肃的日子里,我深切地感受到,每一个孩子都像是一颗等待绽放的花朵,需要我们用爱去浇灌。小辉是我班上的特殊学生,父母在新疆打工已经三年没回家,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第一次注意到他时,这个瘦小的男孩总是蜷缩在教室角落,作业本上满是油渍和褶皱,上课从不主动发言,提问时总是低着头用袖子擦眼泪。我开始每天课间找他聊天,发现他课本里夹着很多涂鸦的纸片,画的都是大山和想象中的城市。"老师,您见过真正的摩天轮吗?"他怯生生的提问让我心头一颤。我立即买来图画纸和彩笔送给他,当我第一次把十二色彩铅递到他手上时,他的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记得他画的第一幅完整作品是《我的家乡》,画面上连绵的大山里,一条金色的公路通向远方,山顶上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我深深体会到了爱的力量。我们的爱,不仅仅是关心他们的学习,更是关注他们的生活、心理和成长。冬天看到孩子们冻裂的双手,我们把带来的护手霜分给每个人;发现留守儿童夜晚不敢独自回家,我们轮流护送他们走夜路。对于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我们就是他们在学校的亲人,给他们安慰,给他们鼓励,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再孤单。

责任,是师德的重要体现。我们援甘教师肩负着提升当地教育质量的重任。记得刚来时进行教学调研,发现这里的课堂还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老师们普遍缺乏现代教育理念。我们立即成立了"津甘教育帮扶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每周三下午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天津教师先上示范课,再与当地教师共同打磨教案。我带来的"情境教学法"刚开始推行时遇到不少阻力,有位老教师坦诚地说:"我们这里条件差,搞这些花架子没用。"我没有急于辩解,而是邀请他一起设计教学方案,带着学生们在校园中观察植物。当看到平时调皮的学生主动举手发言,老教师激动地拉着我的手说:"原来生物课可以这么生动!"为了建立长效帮扶机制,我们搭建了"云端教研平台",每周组织天津名校与甘肃学校进行线上教研,累计开展专题讲座46场,培训教师800余人次。在课堂上,我们严谨治学,力求每一个知识点都讲解得清晰透彻;课后我们建立了"错题银行",把学生常见错误分类整理,针对性设计辅导方案。更重要的是,我们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组建了科技小组、环保社团和留守儿童合唱团。当孩子们用废旧材料制作的"风力发电机"在全县科技创新大赛获奖时,当他们演唱的《我和我的祖国》在全县文艺汇演中感动全场时,我深刻感受到教育扶贫不仅要扶智,更要扶志。我们要为孩子们的未来负责,为甘肃教育事业的发展负责。

在援甘的日子里,我也收获了许多感动。去年教师节,我刚走进教室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讲台上摆满了野花束,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写着"老师辛苦了",每个孩子手里都捧着自制的贺卡。小敏同学送我的贺卡里夹着一片压干的枫叶,上面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着:"老师,这是我在山顶摘的枫叶,它像您带来的知识一样红。"最让我难忘的是冬至那天,班上的留守儿童们偷偷在教室生了火炉,用我们捐赠的面粉包了饺子,虽然饺子有的煮破了,有的还是生面团,但当孩子们把热气腾腾的饺子端到我面前时,我吃出了人生最香甜的味道。七十岁的王大爷拉着我的手说:"老师,我们山里人不会说漂亮话,但孩子们现在回家会说英语了,会算复杂的数学题了,这都是你们带来的福气啊!"去年暑假我回天津探亲,小辉的奶奶特意让我带去一袋自家种的花椒,说"这是我们山里最好的东西,给你爸爸妈妈尝尝"。这些感动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海,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也让我明白了教育的意义。我们的付出,在孩子们的成长中得到了最好的回报,在家长们的认可中得到了最大的肯定。

如今,援甘的时光已经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记得刚来时因为不适应高海拔我经常呼吸困难,现在爬几公里山路如履平地;曾经吃不惯的杂粮饭,现在成了最想念的味道;那些曾经让我头疼的方言,如今听着格外亲切。在这片黄土地上,我用爱与责任书写着师德的篇章,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天津援甘教师的使命。我们就像一颗颗种子,在甘肃的教育土地上生根发芽,更令人欣慰的是,我帮扶的青年教师中已有三人获得甘南州优质课一等奖,五人在县级教学比赛中获特等奖。今年春天,天津和甘肃教育部门联合启动了"青蓝工程",建立了长期支教帮扶机制,越来越多的天津教师主动申请来到这片热土。虽然支教的日子有限,但我们播下的教育种子正在茁壮成长。支教结束之际,学生小梅在给我的告别信中写道:"老师,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将来也要当老师,回到大山教更多的弟弟妹妹。"看着孩子们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之光,我们深感所有的付出都意义非凡。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实现梦想,为甘肃的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我想对所有教师说,让我们继续坚守师德,用爱与责任,架起津甘教育的桥梁。当我们看到教室里新安装的多媒体设备亮起时,当听到孩子们用标准普通话朗诵课文时,当收到毕业生考上高中的报喜电话时,我们就能感受到这份事业的价值。让我们做教育扶贫路上的追光者,把天津先进的教育理念如春风化雨般播撒在陇原大地;让我们做津甘协作的践行者,用实际行动诠释"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让我们做师德师风的示范者,用生命影响生命,用心灵唤醒心灵。亲爱的同仁们,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是点亮希望的火炬,是连接东西部的纽带。让我们继续扎根黄土高原,把对教育的热爱融入每一堂课、每一次辅导、每一个微笑,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同一片蓝天下茁壮成长!


撰稿人:邱 斌
初 审:胡 明
校 稿:岳 莹
审 核:郭文颖 王 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