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家长:
您好!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就要来了,假期里,同学们的安康是家长的关注、也是老师们的牵挂。请家长们收下这份安全温馨提示,在假期中,合理安排时间,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和相关指导。
时间安排 :10月1日—10月8日放假(共八天)
10月9日开始正常上课
交通安全:
1.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不违反各种禁令标志。
2.步行或骑行时不看手机、不听音乐、不嬉闹。
3.16周岁以上同学方可骑行电动自行车,骑行电动车时佩戴好安全头盔。
4.不在机动车出入口、马路边或车辆盲区内玩耍打闹。
5.过马路时,应遵守信号灯,并应确认无机动车通过时方可通过。
6.等候公交时,应在候车区域等待;乘车中不把头和手伸出车外。
7.等候地铁时,务必站在黄色安全线后,列车进站时勿探头张望。
消防安全:
1.科学使用电器,家中无人时应切断电源,关闭燃气阀门。
2.熟知各种消防标志,如安全出口、逃生通道等。
3.要掌握火场逃生的基本方法,熟悉逃生路线。
4.发现火情,速拨 119,讲明地址及起火物质。
5.若遇火灾,勿恋财物,不坐电梯,迅速逃生。
饮食安全:
1.拒绝不健康食物。不吃不熟、不洁或色素食品。
2.按时进餐,杜绝暴饮暴食。
3.注意饮食卫生,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4.节假日期间,不能饮酒或含酒精类饮料。
出游安全:
1.慎去地质灾害频发区域旅游,如遇突发事件,应冷静听从指挥。
2.外出游玩应与父母同行,若遇人员密集要防止被冲散或踩踏。
3.乘坐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自觉系好安全带。
4.入住酒店,应及时了解消防逃生通道及安全出口。
5.不在设有危险标志处停留,不在禁拍处拍照、摄影。
防踩踏安全:
1.尽量不去空间有限且人多拥挤的场所。
2.如遇人员突然聚集,勿好奇围观,应绕开或沿边缘速离该区域。
3.在拥挤较窄通道应遵守秩序,不拥挤、不起哄、不制造恐慌气氛。
4.处在拥挤人群中,如感觉拥挤加剧,使用“胸前最后空间保护法”,防止胸腹遭到压迫而窒息。
5.如摔倒,要大声呼救警示他人,要寻找墙壁等支撑物尽速起身。若无法站立,则蜷成球状,运用“倒地保护法”,保护身体的重要部位。
防溺水安全:
1.不在河边、亲水平台、水塘等区域玩耍。
2.不捡拾掉入河道等水域的物品。
3.不去河道边洗东西、钓鱼虾等。
4.不去河道、湖泊等无安全设施的水域游泳。
5.不在游泳池里嬉戏打闹。
6.乘船时穿好救生衣。
7.发现溺水,立即寻求成人帮助,并向溺水者抛救生物品等,不可盲目施救。
防诈骗与娱乐安全:
1.防拐骗,不与陌生人交谈,不给陌生人开门,不吃陌生人给的食品。
2.不去网吧、酒吧、电子游艺厅等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
3.控制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不沉迷网络或电子游戏。
4.不玩渲染暴力、色情等不健康网络游戏,不制造与传播虚假信息。
5.注意信息安全,不将本人、家人及他人的姓名、肖像等信息在网上发送。
6.慎交网友,慎见网友,知晓诈骗手段,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文明上网讲文明 不信迷信反邪教
1. 要切实做到文明上网,自觉抵制网上不良信息和不文明行为,对不良信息做到不浏览、不评论、不传播。
2. 不在网络上发布、点赞、跟帖、转发歪曲、否定和攻击党史、国史的信息。
3. 不在网络上发布、点赞、跟帖、转发有损党和国家利益,有损祖国形象、天津形象、学校形象和中学生身份的言论、图片、视频等信息。
4. 不得有网络欺凌行为,不得利用网络侮辱他人,不得在网络上发布未经证实的消息,不得在网络上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诽谤他人。
5. 要做到反邪教、反迷信、不信仰宗教,熟知党和国家在宗教、教育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6.要做到不参加宗教活动、宗教培训,坚决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蚀。
心理健康安全:
1.以平和的心态,理性看待身边的人或事。
2.情绪波动时,通过运动、沟通、倾诉等予以排解。
3.遇到困难或烦恼时,主动寻求家长、老师的帮助。
4.遇到挫折,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激发自己的信心。
安全是快乐、幸福、健康的首要因素,让我们家校携手,共同教育孩子提高安全意识、增强自我防范能力,健康快乐成长。在此,预祝大家度过一个快乐而健康的十一假期。
2025年9月30日
撰稿:张伟
校稿:刘勇健
核稿:岳莹
排版:于妍
审稿:郭文颖 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