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9日,天津市红桥区高中化学学科教研暨天津五中化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领航学科基地建设活动在天津五中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红桥区教师发展中心与天津五中联合主办,以“深剖必做实验 优化教学策略”为主题,聚焦高考背景下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路径,旨在通过专家引领、教研联动,推动区域化学学科基地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活动以实验教学为抓手,破解拔尖人才培养难题。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化学学科对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核心素养的要求显著提升。教育部《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明确提出,要将实验操作纳入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强化学生动手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天津五中作为红桥区化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领航学科基地,亟需通过教研活动破解实验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等痛点,构建“以实验促思维、以探究育创新”的教学新模式。
通过专家引领+教研联动,聚焦核心素养落地,特邀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高中化学教研员秦磊老师做《深剖必做实验 优化教学策略》的讲座。
01
开幕致辞——明确基地建设目标


天津五中副校长岳莹为本次活动致辞。天津五中化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以“实验探究”为核心载体,通过“课程—教学—评价”一体化设计,打通“基础实验—创新探究—学科竞赛”的培养路径。学科基地将依托本次教研成果,开发系列实验校本课程,推动区域资源共享与教师专业成长。
02
专家讲座——深剖实验教学策略,衔接高考与素养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秦磊老师以《深剖必做实验 优化教学策略》为题,从政策解读、实验案例、教学优化三方面展开分享。

1.政策导向:实验评价改革的“指挥棒”作用
秦磊老师解读了教育部及天津市关于实验教学的最新政策,强调实验评价需从“技能考核”转向“素养导向”,将学生日常实验操作、科学探究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必须包含实验操作,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逐步增加理化生实验考核权重;实验命题需融入原理理解、方案设计、科学论证等高阶思维能力考查,避免“机械刷题”。
2.必做实验深度剖析:从“操作规范”到“思维建模”
结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秦磊老师系统梳理了9个必修实验与9个选择性必修实验的核心要点,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等典型实验为例,详解教学优化路径:
(1)操作细节:如容量瓶使用时“洗涤液转移”“温度控制”等关键步骤的误差分析;
(2)安全规范:强调有毒气体(如SO₂、Cl₂)实验的通风要求与尾气处理;
(3)思维进阶:通过“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异常现象。

3.教学策略优化:三维度赋能课堂
针对当前实验教学痛点,秦磊老师提出“三维优化模型”:
(1)目标维度:将实验教学与高考命题衔接,如结合2024天津高考题中“草酸滴定NaOH溶液”实验,强化“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能力。
(2)方法维度:推广“微项目式实验”,例如以“粗盐提纯”为载体,融入“沉淀剂选择”“离子检验”等综合探究任务;
(3)评价维度:采用“过程性评价+成果展示”,如通过学生设计“简单燃料电池”“配合物制备”等创新实验,评估其问题解决能力。
03
总结提升 凝聚区域教研共识

红桥区教师发展中心化学教研员田晓梅主任在总结中指出,本次活动为区域化学教师提供了“理论—实践—评价”一体化的实验教学范式,后续将推动三项工作,以实验创新撬动学科育人质量。

本次活动的举办,不仅为红桥区化学教师提供了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操手册”,更标志着天津五中化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领航学科基地建设进入新阶段。通过聚焦实验教学这一核心载体,活动有效链接了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与学生素养发展,为区域高中化学教学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未来,基地校将持续深化“教研—实践—评价”闭环,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经验,为培养兼具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