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 砥砺奋进】三代五中人 一生五中情
1998届初中校友 王晶
五中,在您的怀抱里,我们一家三代人走过了整整半个世纪的晨昏,度过了生命中最璀璨的年华。
1971 年,母亲背着泛白的书包,踏入五中的校门,成为“八连”的学生指导员。那时的五中是多少人向往的学校,老师们的粉笔灰染白了双鬓,却把星辰大海揉进孩子的眼眸。体育组的王老师、黄老师指导大型团体操的创排,让操场成为流动的画卷。学生们手握花环,组成各种图案,美轮美奂,让人感受到蓬勃奋进的力量。母亲第一批入团,介绍人是“八连”教师连长并教妈妈俄语的李群月老师,李老师总能把那些拗口的卷舌音拆成一朵朵“口型花”,让她反复采摘。
1995年,我考上了五中,母亲送我报到。“刘兰英!”妈妈的名字在我们身后响起,原来是李老师,时隔20余年,李老师还是一眼就认出了曾经的学生。后来啊,她也成了我的英语老师,而我也成为了她心中的“小刘兰英”。我们的班主任郝连婷老师大学刚毕业,年轻的她为首届学生倾注了太多的心血与时间。她让我们每周写周记,题材不限,记录自己的生活,畅谈自己的感受。我在周记里写下我看过的风景,写下我的生活,写下一个17岁孩子的喜怒哀乐。每一次,郝老师都会认真看完,写下小小的一段话,这成了我们之间独特的交流方式。在她的引领下,我爱上了阅读,爱上了用文字丈量世界。后来,我真的成了记者,在“九三”阅兵现场、在天津上合峰会现场、在空客A320生产线、在于家堡金融区……我一次次记录伟大时代,传播中国声音。

2020 年,我的女儿孙睦凡背着比我当年更鼓的书包,踏进五中。这时的五中有了现代化的教学楼,高科技的教学设备,可班主任马钰老师还是那句老话:“我陪你们三年,同甘共苦。”三年里,她将英语融入孩子们的生活:英语角、单元清、角色扮演、英文课本剧……她让孩子们知道学习英语不仅仅是为了分数,更是要掌握一门交流的本领。中考前夕,她自费买西瓜、买徽章,给孩子们最真挚的祝福。那个全班签名的条幅,至今还存在孩子的衣柜深处。


母亲常说,五中是她青春的起点,是她梦想的摇篮;我说,五中是我灵魂的故乡,是我精神的灯塔;女儿说,五中是她未来的翅膀,是她世界的起点。三代人,三种表达,却汇聚成同一句话:五中,是我们共同的骄傲!
如今,我站在五中的校门前,望着那熟悉的校训石——“爱博健 严敬实”,心中涌起一股滚烫的热流。这校训是母亲用一生践行的信仰,是我用青春捍卫的荣耀,也将是女儿用未来书写的篇章。
三代五中人,一生五中情。这情,是血脉的相连,是精神的传承,是灵魂的皈依。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飞得多高,心中总有一个角落,为五中留着。
80岁,正青春。
祝愿我们的母校,生日快乐!
愿您的明天,如旭日东升,光芒万丈!
愿您的未来,如星辰大海,辽阔无垠!
我们三代人,将和所有五中人一起,为您守望。

撰稿:1998届初中校友 王晶
核稿:刘惠
编辑:王超
审核:郭文颖 王勇

